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

靈魂奇遇記(Soul):叩問存活意義

這是上年12月尾全球網上新上的動畫電影,旋獲西方評論普遍讚譽,IMDb和Rotten Tomatoes的平均分超過8、9分,一時無兩。我看的是英語版,感覺是,上半部對靈界敘說得比較冗長,蓋欠點好玩笑料作前菜,下半則烹出哲理鮮味,很有意思。

電影拍得正經,捨棄了過去多數荷里活動畫博收視的商業計算---例如:人物追夢式的衝勁不顧常規、表情豐富蠱惑誇張惹笑、四處尋幽探秘、借童言無忌有哪句說哪句地嘲諷現實、緊張的追逐動作、一個小丑般的友朋(或許是主角自己)無意間搞亂檔、搞爛gag等喜劇點子---以上這些,本片幾近闕如。論過往荷里活動畫電影的成功特色,我會說:狂想、笑中有淚、言簡意深;而本片則捨棄了搞笑,除卻一幕:第二主角靈魂22號向男角示範靈魂是沒有觸覺的,然後巴掌啪啪啪的向他摑過去。



故事大綱是這樣的:男角Joe夢想成為音樂表演者,一次失足重傷,彌留之際,靈魂脫體,進入了靈界,遇上不願投生的遊靈22號。22號對什麼都無所謂,遊手好閒,玩世不恭,一名頑皮妹是也。去投生,須先戳上「生命火花」(spark)的章印才能完滿「人世通行證」,有證才能投胎,頑皮妹對取下火花毫不在乎,還樂於在「投胎先修班」當一隻遊魂野鶴逾千年,但她答應Joe,當通行證所需的火花一旦取得,就會將證章送與他,讓他重返地球延續生命,實現樂藝表演的夢想。

頑皮妹帶Joe偷入幽明兩界會通的一處秘境,讓他從那裡的時空通道跳回凡間繼續追夢,然而Joe急於「回生」而不慎將頑皮妹也推落人世去,兩者還錯換肉身,與此同時,靈界管數的會計師發現了一名鬼門關報到者(Joe)失蹤,也來到人間搜捕男角。

在人間的經歷,22號體會到生之樂趣,Joe亦明白到追求夢想並非等同背負著任務或使命,而是在道程中無論結果成敗的每一瞬間的珍惜。

* * * * *

電影描畫靈界有不少妙筆,將人的意識世界、靈魂世界,形象化,圖象化。

例如,幽明兩界會通的秘境,人世如何接通靈界呢?依爛橋,通過「專業人士」如靈媒、茅山道士、問米婆之類的神通,或者,更簡單直接的安排:透過發夢,然而,本片棄此舊橋,另創新意。大家曾否有沉浸於某種活動時,精神極度集中,忘卻周遭,不知時日的「出神」經驗?正是此中奧妙,專注而忘我,靈魂便會出竅,飛升至靈界的「忘我圈」(the Zone),陶醉於其中。另方面,當放不下焦慮、執迷,同樣會「失神」而飄入「忘我圈」,變成迷走的黑靈怪物。

對以「忘我圈」來接通幽明,現實世界的我們,不難出於共鳴而會心微笑;不用借助什麼專業人士或工具,常人都可以做到,還自由出入。

電影透過兩個角色---男角和靈魂22號,分別處理兩個對立的人生大問題---追夢vs虛無主義。

靈魂22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,討厭那些胡扯無結果的「人生研討會」,從哲學的觀點看,頑皮妹其實是個虛無主義者。虛無主義疑惑於,生活,或者欲求的任何事物,到底存在著什麼終極的既充分又必要的目的和理由,一旦明白,無可懷疑,使行者可放開懷抱去追求當中價值,從之而安身立命,感到無憾?生存、行事,藏有這樣的充要理由嗎?

既然活著沒有不可置疑的理想/幻想(或由之產生生活的理由),那又何須懼死呢?不願活下去,只不過在承認,生活其實不「值得」;既不「值得」,何不乾脆自殺?未自殺,只是礙於活著的慣性。肯承認對自殺的軟弱、對慣性的黏著,恰是坦白、不自欺。

頑皮妹在思辨上無法理出人生到底有何目的、生活又有啥意義的究竟,所以她拒絕投生,亦死無可死。

另方面,我們也來看看男角。他有夢想,恰恰夢想快成真的時候卻撒手人寰,所以不忿。他以為,實現夢想就是人生的目的,也是意義之所在。當他偷渡「回生」而作了一次華麗表演後,反而感覺空虛,自問:做到了,然後呢?

* * * * *

有夢想vs冇夢想/虛無主義,兩者都遇上瓶頸。

想像你所不能夠想像的事物,然後據之建立不可想像物存在的理由,這在邏輯上是矛盾的,就如軍規22的弔詭。靈魂22號無肉身無感官,如何能設想肉身存活所得的感受、存活的目的和理由?人生的目的不是未投胎前就既與的(given)。頑皮妹沒有活著的經驗,卻先要求生存的目的和無瑕的依據,就如對所不懂的先構築完美計劃。另邊廂,男角則將夢想當成是人生的全部、活著的唯一目的和意義,除了音樂,其他一切忽略,漠視夢想以外的其他經驗可如何同時塑造他的生活。

跟一切相遇的事物建立經驗,可能正是生活的關鍵。在流轉的時空下,沒有兩個瞬間的理解、感受,是完全相同的,縱然類似,但一定有差異,每點差異都獨特,都可珍惜。每瞬間對差異的體會、那些偏離常軌的情況,構成經驗,豐富了意識的內容。所以,經驗並非指,在初始白紙般的心靈裡填上所有接觸過的事物的中性記憶,而是針對差異,推翻了原先的認知、感受,發現過往經歷的有限性,然後破開,擴闊。新經驗不斷洗刷舊經驗,建構新認知、新感受,擴展視野,意義正是從經歷的改變中產生。

* * * * *

Joe同頑皮妹,遇上四個經歷,分別先後啟發他們對生存意義深一層的理解。

頑皮妹吃pizza:讓她體會到在凡間活著的真實肉身感受。

學生康尼想放棄吹長號:不用迎合、介懷大眾的評價。正如任誰都不能替代誰活,也不能替代誰眠,是否活出真我選擇權在自己。尊重別人沉醉中確實有某種情趣,縱然其所以然還有待當事人自己解開。

理髮師志趣自白:有心栽花花不發,無心插柳柳成蔭。有意義的活動並非必在事前計劃的,是遇上才曉,改變一生。

爵士樂手桃樂絲提點:老魚與小魚論海洋與水。不必將自己置於宏大敘事的背景下才能活得精采、轟轟烈烈,而是,存活只在當下,珍惜活著的當下。

* * * * *

電影疏理的其中出路,或許指,前路開放,未來總在敞開,無數分支,無限可能,走上哪條路在乎你會否親自落場,感受其中,投身於當地當時,開放心靈和感受,在場感會告訴你,那種活動是否適合你,會否令你覺得有意義。意義並非行動前或投身現場前從理性思辨可得,而是從投身而得,透過超出你既往的經驗,或以失敗的經驗,而逼開視野,將眼界推向新的、本來不知的場域,其愈擴大,人的精神愈開揚,也愈能包容,因為痛過,而懂得,所以慈悲。如此精神收獲,或許就是人生意義之所在。

本片正經,嚴肅,是對尋找存活意義的一場思辨之旅。

P.S. 電影的敘事、解惑,適合設定在安穩日子。和平的哲學,能啟發生活悠閒但過度探索普世生活意義的人,他們看完電影會給撫服,享受每刻的小確幸,可是在不安的年代,人面對周遭的荒謬:政治迫害、償惡罰善、顛黑倒白、謊言河蟹,對挫折和無奈體會深刻,恐怕「忘我圈」的黑靈縱然借鑑於Joe與頑皮妹的悟道,仍難以一時三刻放得下。

2 則留言:

  1. 跟《玩轉極樂園》英語:Coco,的是否有點像﹖
    這部電影在不同地方看了幾次, 畫功細緻,色彩斑斕,
    阿貴看過了嗎﹖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雖涉靈界,兩套戲所論的好唔同。
      《靈魂奇遇記》較撫慰那些有哲學思辨傾向「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」的觀眾。《玩轉極樂園》則比較憂鬱抒情懷舊,又五彩十色,好睇,我給9/10分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