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3日星期日

美國sitcom回味

香港無綫電視台在1980-90年代播過不少美國的情境喜劇(sitcom),廿多分鐘一集,多季,總集數閒閒地超過一二百集,可橫跨十年,劇中人物從少孩演到成年,結婚生子。

這些劇集成本低,廠內搭所斗居或辦公室即成拍攝場景,情節絕少離奇曲折,都是平鋪直敘的生活閒情,吸引點盡在對白,人物從草根凡夫到飽學中產或貴族,踫在一起便會互相嘲諷,妙語如珠雋永警世。以今日香港的俚語講,這類sitcom十居其九都是「左膠」劇,向觀眾灌輸大同世界理念:不同階級或族群互相尊重、寬容、毋歧視、和平、理性、非暴力、非粗口、重視多元價值、朋友相待真誠不偽、維護正義、做回自己,諸如此類的正能量。

現在一時還能想起的劇目有:Seinfeld(宋飛正傳)、Cheers(飲勝)、The Golden Girls、The Cosby Show、Who's the Boss、Rosanne(肥媽日記)、My Two Dads、Working Girl、Lenny、Murphy Brown、Boy Meets World(豆釘的天空)、Mad About You(新婚物語)、Home Improvement(好人唔易做)、Ned and Stacey、Fresh Prince of Bel-Air(茶煲表哥)、Spin City(政界小人物)、The Nanny(超級保姆)、Malcolm in the Middle(左右做人難)、Everybody Hates Chris(阿傑出少年)等等。

以上劇集,也提供了一些大明星冒出頭來的好機會,例如《茶煲表哥》的Will Smith(天煞-地球反擊戰、黑超特警組)、《新婚物語》的Helen Hunt(龍捲風暴、貓屎先生)、Working Girl 的Sandra Bullock(生死時速)等。提起Working Girl,有一集的一幕解嘲得絕倒,描述Sandra在大機構任職小職員,某天跟女上司被召到集團大廈的頂層辦公室會見大老闆,兩人在大老闆的專用升降機裏交談,對白冒起就直落五分鐘,心水清之觀眾如我正在嘲笑升降機遲遲未到頂層之虛假,女角突然離題一句:「噢,呢棟大廈真係好高。」然後兩人繼續攀談下去。

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

日劇《命運之人》

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。

兩名已婚人機緣下碰上了。男方是滿腔熱誠追求真相的記者,女方是政府的外務省事務官。女的或許受壓力而早婚,所託非人,這時碰上一身正義的男方,幾近一見傾心,才體會到初戀的滋味。女方利用職位方便,幾次將政府隱瞞國民的密件向男方披露,還發生了肉體關係。男方將文件轉交以為可信任的在野黨議員,對方卻呈一時威風而向政府發難,將文件公開了。密件內容震驚日本全國,令政府的誠信面臨破產。

政府誓要捉拿洩密者。兩人被逮捕,撿控,各自區隔,並且檢控官令女的相信,男的為了自保,已經背叛了她了。她愛他,也恨他,恨他不能守護自己。開審,她「泄露國家機密」罪成,判監一年,緩刑;男方無罪。她倍加恨他,於是在律師的教唆下,她在傳媒前作更多假證,誣衊他利用她。政府上訴,男方最終被判罪成,判監四個月,緩刑。

她丟失了鐵飯碗,跟丈夫離婚,因為洩密和婚外情而備受俗眾鄙夷,她隱姓埋名,不斷轉工,顛沛流離,最後人間蒸發,消失於人海中。男的褻玩女性、操縱女性,聲名狼藉,於是被逼辭掉記者工作,自我放逐,後自戕未遂。

2015年6月23日星期二

〈天堂不易居〉與〈春戀〉(April Love)

粵語長片《兩傻遊天堂》(1958)中,新馬仔唱的插曲〈天堂不易居〉,旋律優美;我從來沒聽聞有其他版本,以為是港人的鮮有原創。其實五六十年代的時裝粵語長片,歌曲十居其九改編自西曲、日曲或國語時代曲。難得〈一水隔天涯〉、〈芳草天涯〉之類,卻是少數原創。


2015年6月4日星期四

71暴亂夜(’71):逼真緊湊,佳作

電影情節貌似複雜,人物眾多,但如果先了解了歷史背景,即見情節爽直,也會明白當中人物何故互殺。故事背景取自七十年代英國北愛爾蘭的宗教和政治衝突的歷史。當年電視新聞就有不少報導。

愛爾蘭(島)旁處英格蘭,被英格蘭侵略而受統治。十六世紀英王亨利八世為擺脫羅馬天主教(所謂舊教)的控制,建立了基督教聖公會(所謂新教),新舊教遂水火不容。

愛爾蘭信奉舊教,消解之道,英皇將大量新教徒移居到愛爾蘭,沖淡舊教徒的信仰;團結即力量,新教徒都聚居於北部(稱烏爾斯特)。新移民較富有,慢慢地,掌管了愛爾蘭的經濟命脈,以至政治,且出現新教徒逼害舊教徒之勢。在幾百年的殘酷統治中,愛爾蘭人民組織了新芬黨,創立了愛爾蘭共和軍(IRA),以游擊戰和恐怖行動讓英國不得安寧,兩方長期對戰,愛爾蘭在1922年建立了愛爾蘭自由邦,結束了英國的統治,但北愛新教徒自組義勇軍,反抗新政權。1949年愛爾蘭定正為共和國,但北愛仍留屬英國,至今。

北愛的暴力衝突,愈顯頻繁,上世紀七十年代始更趨高峰。北愛首府,貝爾法斯特,成為戾氣戰場。敵對的兩方,一邊是民族主義者(主要是天主教徒),受愛爾蘭共和軍(IRA)所領導,另一邊是聯合主義者(主要是新教徒),由隸屬英軍的便衣特工組MRF所左右,還有第三方貌似中立的正規英軍,他們協助英國警隊維護市區秩序。敵對兩邊的民宅交界區晚上如宵禁,兩方人馬各據街頭,隨時一觸即發殺人放火。

電影就以上背景拍攝。

2015年3月12日星期四

《格雷的五十道色戒》:國王的新衣

撇開技巧,忽略含意,餘下的,只有故事線的平鋪白描,電影還會好看嗎?都是公式、爛片。

谷阿莫的劇情撮要,向人潑一盆冷水,人不由得不醒一醒。踼爆創意迷宮,拆神奇復腐朽,從天堂的陶醉中抽身離開,對魔法師訕然一笑。

直指平庸其實都能令人拍掌的。

2015年2月26日星期四

陶傑談飛鳥俠

陶傑2月24日評論了《飛鳥俠》。坊間多數評論,較關注電影裡對藝評界霸權、對荷里活商業潮流操作的控訴,提出更多附和,而能轉入細微分析劇中人物心路的,陶傑是當中少數。陶看出了Riggan、Tabitha的共通處,皆慕雅鄙俗,都是同道中人,卻弔詭地不能攜手;可惜陶忽略了前幕Riggan半裸跑的導火線,所以無從解釋兩人的誤會以及Tabitha何故燥火對人不對事。

2015年2月22日星期日

《飛鳥俠》(Birdman):藝術人生一場空

電影宣傳上,本片一如日片《大空港》,強調一鏡長續的拍攝手法,其次是配樂鼓聲,營造口碑。心水清者當看出,本片似一鏡到底,其實中間有斷接位,譬如利用黑白畫面淡出淡入之間做剪接,有些更利用電腦繪圖。一般而言,長續鏡頭跟景走動,多餘鏡景不能剪走,造成信息延遲,氣氛容易沉悶,亦有時因主觀鏡頭外旁聲插入,鏡頭隨聲捕影地扭動,易使觀眾眼球疲累,所以我頗抗拒此道,幸好本片戲中有戲,鏡頭追逐劇院後台縱橫交錯的窄巷,連綿的壓逼感,多少喻指主角如在迷宮裡連番受挫和掙扎。

2015年1月28日星期三

談談三套日本喜劇(+ 變態超人)

最近多看喜劇。《刺殺金正恩》屬胡鬧劇,擺明cheap cheap的,初始比較有看頭,隨後的都在夾硬搔人腋窩,小貴比較不敏感,笑唔出。《非常4女婿》就調子輕鬆,屬那類富閒階級的幽默小品,怕弄得上等人和民族窘困,揶揄不深,所以點子統統觸到即止,整體好relax,片子就是那種溫馨定位,當文藝片看就很好。

除此,小貴順便提提另外三套,都在去年2014香港上映。

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

《非常4女婿》今日笑唔出

笑片典樣先好笑?我唔知。每人對笑話都有唔同反應。「雞蛋由咩生?」「雞。」「鹹蛋呢?」「鹹雞。」

電影講述一個信奉天主教的有錢法國家庭,四位千金,三位姐姐先後嫁了新移民: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、猶太教的猶太人,和中國人。妹妹也將要出嫁,情郎是大出父母意料之外的非洲黑人。這個大家庭勢將成為人種和文化的大雜燴。
法國也如美國,人口像個大溶爐,但法國自信文化政策比美國做得好,本片大概就在這種背景下拍攝,自我打氣。也正如此,揹著沉重的文化政策包袱,推政治正確,電影敢玩得盡嗎?答案不言而喻。有些情節具點到即止的諷刺幽默,但談不上爆笑。觀眾不會看到荷里活式《刺殺金正恩》那般對嘲諷對象狂踩的瘋狂。

2015年1月4日星期日

德久叔與叮噹

讀報才知,原來德久叔把聲都係叮噹來的。

認唔到。

我喜歡林保全先生演譯的德久叔多些。


2015年1月1日星期四

《刺殺金正恩》有頭威...

《刺殺金正恩》(The Interview),一套搞笑片,開始的八分半鐘異常出彩,當中貢獻,我以為,至少一半歸功於中文字幕的生動翻譯。

一開始,城市廣場,某種典禮,一位北韓女孩穿著禮裝在演唱,四周市民肅穆站立。歌詞內容切合大眾對北韓醜化美國的想像(這反過來加強了觀眾對北韓的厭惡),然後一枚巨型洲際導彈,竟然在人口稠密的城中那廣場唱台的鄰背升空,場景宏大,拍得煞有介事的,北韓一貫窮兵黷武的暴徒形象由此極度具體化。這一幕很有煽動力。


歌曲旋律頗優美,一聽就聯想到共產黨八股時代那種形式化的規律。歌詞的中文翻譯生鬼好笑。